后勤动态

后勤党员突击队:在军训前线的一次战斗

  2020年9月25日上午10时,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在北京大学43楼517会议室召开。20多名参会人员围坐一起,静静地聆听这次会议的主角——参加昌平新校区后勤服务保障工作的12位同志讲述他们的故事。
  这些故事是温暖的,这些故事也是感人的。
  这12位同志中,一支召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后勤党员突击队尤其引人注目。军训期间,党委书记邱水平高度肯定了他们的工作,指出这是后勤系统多年来第一个党员突击队,深深地扎在急难险重工作一线、抓小抓细的斗争火线,在工作细致、精致、极致上下了大功夫。郝平校长看望军训学生时勉励队员们全身心投入,为参训师生提供优良服务,保障各项任务圆满顺利完成。学校主管领导每天直接指挥调度,时刻提醒注意服务细节、难点、侧重等方面工作。

 

组建队伍,临危受命

 
9月17日下午,后勤党委前往昌平新校区迎接突击队胜利凯旋

  2020年8月26日,一支特殊的队伍在北京大学后勤系统正式成立。
  这是一支自愿组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党员突击队,一共13名队员,分别来自总务部、房地产管理部、会议中心、餐饮中心、公寓服务中心、校园服务中心。在后勤党委的号召下,大家团结在一起,只有一个目标:更好地应对后勤服务保障工作中的各类突发情况,及时处置急难险重等突发任务,为全校师生提供更加细致、精致、极致的服务。
  9月7日,一项紧急而艰巨的任务摆在了突击队员面前:为北京大学2020级本科新生在昌平新校区进行的军训工作提供部分后勤保障服务。接到任务一个多小时后,当天晚上18:30,后勤党员突击队的5名队员立即出发,加上后期赶去支援的1名队员,6名队员坚守在昌平新校区军训前线,整整10天,与其他保障队伍一起为近4000名师生、5栋宿舍楼、近900间宿舍提供全覆盖式服务,共处理大大小小报修维修1000余次,车辆转运400余次,发放物资20余批次......
  燕园少年军训场上英姿卓立、意气风发,后勤队员楼里楼外殚精竭虑、宿夜不眠。2020级本科新生军训任务的圆满完成,离不开这6名后勤党员突击队队员和所有后勤保障工作人员的辛苦付出。  

 

你们的安全,永远装在我们的心中

  从进驻昌平新校区的那天起,悬在突击队队员心头的首要问题就是安全问题。
  这也是所有负责新校区后勤保障的老师们共同担心的问题。七月底,后勤系统动力中心的蔡永庆、史海、路双桂三位老师,已经带领着几十位维修师傅,检修过一遍新校区的宿舍。但军训开始的前一天,他们仍然不放心,又花了24小时,连夜将新校区宿舍楼内1390台热水器全部检修了一遍。因为设施比较老旧,加上停用了一段时间的缘故,动力中心的师傅们还真的检查出存在故障的热水器,并对其进行了修理和更换。正是因为后勤工作人员们的“多一份心眼”,同学们的安全才多了一份保障。
  后勤党员突击队队员们被分配到各个宿舍楼,负责所有与后勤保障相关的工作:来自会议中心的张兴惠负责秀1楼,来自总务部的马赛和来自校园服务中心的罗俊青负责秀2楼,来自房地产管理部的朱峰负责秀3楼,来自公寓服务中心的管晓宁是突击队临时小队长,负责秀5楼,来自餐饮中心的王占军负责秀6楼。
后勤保障工作,要从小处着眼,再细致、精致都不为过,一定要提供极致的服务,这是突击队员们为自己制定的工作标准。每栋宿舍楼都有将近200间宿舍,每间宿舍的床、家具、电源、热水器、洗脸盆、空调、马桶、窗户限位器有没有问题,整栋楼里近2000件物品的完整和安全,成了他们每天都挂在心上的事,天天都要细致地检查一遍。没过多久,队员们就养成了一个习惯,只要进宿舍,一定要亲手摇晃一下床架上的梯子和护栏,看看是不是有松动的螺丝、梯子下面的支撑物是不是牢固,主动出击,发现问题,小问题当场维修,大问题马上报给动力中心的维修师傅。连同学们都惊讶于他们的维修速度:刚刚想跟他们说床有些不稳,转头一摇,床已经稳稳当当的了,原来趁着他们军训时,突击队员已经发现问题,早早地帮他们解决了。

 

马赛在秀2楼检修宿舍床铺、拧紧螺丝

朱峰在秀3楼检查床架安全

  对于当时不能解决的问题,突击队员一定会负责到底。秀1楼的张兴惠检查时发现一位同学的床铺下,不止一块床板断裂了,万一动作大点,就可能摔下床来。当时这位同学不在,转告给他的室友后,张兴惠还是不放心,一直等到同学回来,亲口告诉他,叮嘱他当晚一定要和辅导员老师汇报,调换一张床,才放心地离开。
  秀5楼的管晓宁发现,有些上铺安装的铁制置物架,边角尖锐,同学爬上去时一不小心,就会划破头。情况上报后,后勤党委迅速采购了防撞软条,管晓宁亲手制作了1200多个护角软垫,和辅导员一起,挨个宿舍挨个床铺地安装,有效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管晓宁制作和安装铁架护角 

  “孩子们睡觉时,千万别从上铺掉下来”,这也是突击队员们每天都要担忧的事,大家制定了一份详细的上铺使用安全提示,包括“人尽量睡到有栏杆的一头,上床前一定看看栏杆有没有松动……”通过辅导员,把这个提示发放到每一个班级群中,保证每一位同学都能看到。
  为了让同学们有问题能及时报修,突击队员们把自己的姓名、电话、居住房间号打印在一张纸上,贴在每个宿舍楼的大门口、值班室外、每个楼层的楼道里,方便同学们以最快的速度找到他们。不仅如此,他们还建立了微信报修群,设计了保修单,发放到每个宿舍。动力中心的二十余名维修人员,24小时随时待命,配合突击队员们快速反应,消除每一点安全隐患。

 
秀1楼一层值班室门口

 

你们的生活,有我们贴心的照顾

  突击队员们进入昌平新校区第一天,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拜访每个宿舍楼里的所有辅导员老师。那晚他们敲门敲到晚上11点,逐一向老师们介绍自己,告诉老师们,他们将为所有老师和同学提供全覆盖式的服务,覆盖到后勤保障工作的方方面面,“有什么事,可以随时给我打电话!”
  “随时”这两个字,意味着一种承诺。
  昌平新校区5栋宿舍楼,一共配备了3辆转运车,每位后勤党员突击队队员平均服务二十多位老师,每天要承担一二十次的车辆转运工作,而且不分时段,随叫随到。午饭时间是转运车使用率较高的时候,等他们忙完,只能急匆匆地吃两口冷菜冷饭。半夜12点多,完成自己一天的工作后,队员们也丝毫不敢放松,把手机调到最大音量,放在枕边。有老师深夜加班为同学改稿,一个电话,管晓宁立即开车出发,将老师接回宿舍;有同学半夜发烧,老师们一个电话,负责秀6楼的王占军立即起来,凌晨三点多将同学送到医院……而每天早晨6点,他们要比同学们更早起床,吹哨叫醒老师和同学,为他们一天的训练做好各种准备工作。
  军训是艰苦的,磨练着同学和老师们的意志,在照顾他们的生活上,突击队员们就格外用心,大家风雨同舟,温暖着彼此。
  军训期间,各种送给同学和老师的慰问品纷至沓来。9月9日,后勤党委送来了巧克力、糖果和藿香正气、莲花清瘟、创可贴等药品,突击队员们立刻将这些物品送到各领队和辅导员的手中,以备不时之需。负责秀3楼的朱峰发现,有些辅导员不在宿舍,又赶紧将领到的慰问品分成20多包,带着赶往训练场地,从满目穿着一模一样军训服的老师同学中,辨认出自己楼内的辅导员,亲手把物品交给他们,给他们带来一阵惊喜:“有同学低血糖,我们正需要这些东西呢,后勤人也太贴心了!”

负责秀2楼的罗俊青看望生病学生

  组织发放水果当天,管晓宁和其他两位辅导员一起,逐个清点苹果数量,边发袋子边登记,用了半个小时,将700多个苹果分发到秀5楼每位同学的手中。他说:“无论送苹果还是送巧克力、药品,都是校内各单位的一份心意,我们的任务就是尽快把它们发放给每位同学,这样才能体现出它们的意义,使慰问物资尽快发挥作用。”

王占军在秀6楼发放慰问品

马赛在秀2楼分发慰问品

罗俊青分发的慰问品


  9月15日晚,同学们要参加军训文艺汇演,由于担心当天会下雨,突击队员们早早为他们准备了雨衣。汇演结束,已将近晚上11点,夜雨绵绵,气温降到19摄氏度,看到军训服外只套了一层薄薄雨衣的同学瑟瑟发抖,突击队员们无比心疼,忙不迭送上一碗碗由指挥部准备的姜丝可乐,让大家暖身也暖心。

 

张兴惠为同学发姜丝可乐预防感冒


  细致、精致、极致的服务,永无止境。有同学的眼镜坏了,突击队员千方百计帮他修好;马桶堵了,队员们拿起搋子亲自疏通;有同学反映上下床梯子太硌脚,突击队员用防撞软条贴在梯子横梁上……
  为做到生活照顾上的无微不至,后勤党员突击队队员们积极倾听老师、同学们的意见。他们坚持“三天全覆盖”的原则,利用大家训练之余的一个多小时空闲时间,逐个走访学生宿舍,每三天走访一轮,了解同学们的需求,为他们排忧解难。负责秀2楼的马赛和罗俊青除了走访宿舍之外,每天早晚都会守候在门厅里,趁着老师、同学们进进出出的机会问问大家“有没有需要报修的?”“还有什么需要我们做的?”迎送之间,与大家建立起更为紧密的联系。
  除此之外,每个突击队员都在自己所负责楼宇的值班室里设有意见收集箱,收集同学们的住宿建议和意见。每一条建议和意见,他们都极其认真地对待,一时解决不了的,就给学生手写一张“暖心便条”,详细解释问题所在。军训十天里,这样的暖心便条他们一共写了100多张,这种真诚打动了不少同学,让他们在便条背面写下感动的回复。

 

秀1楼暖心便条(正面)
 
暖心便条背面同学的回复
 
秀5楼暖心便条
 
秀5楼住宿情况反馈表

 

从这一刻开始,我们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和同学们朝夕相处10天,有些回忆深深地留在了后勤党员突击队队员们的心中,那些和同学们亲密联系的一刻,把大家的心更紧地连在一起。
  朱峰说,尽管已经多次向同学们强调注意上铺安全,但还是发生了睡在上铺的学生翻滚下床的事故。9月10号晚上12点半,宿舍楼的灯光已经熄灭,训练了一天的同学们都沉浸在梦乡中。他正和辅导员巡查班级的熄灯情况,突然听到有学生喊:“有人摔倒了!”朱峰急忙往声音传来的方向跑去,只见宿舍内一个男孩躺在地上,左半边身体疼得厉害。他赶紧联系校医院医护人员、拨打999急救电话,其他几位突击队队员也很快赶到了现场。谁都不敢搬动孩子,每个人的目光里都闪动着不安:到底有多严重,会不会骨折?狭小的宿舍拥挤了起来,连空气也变得凝重。

 

医护人员检查受伤同学

  “那个孩子很冷静,反倒是他一直在安慰我们不要紧。”朱峰说。不一会儿,校医院的医护人员和急救车都来了,他们先活动男孩的手关节、肩关节、膝关节等部位,确定没有大恙后,大家一齐把学生抬上救护车,由朱峰、马赛和一位辅导员护送学生前往北大国际医院。直到凌晨5点,检查结果才出来:只有软组织受伤,大家都松了一口气。这时,窗外的天空已经蒙蒙亮。
  两位突击队员几乎彻夜不眠。朱峰护送受伤的学生回到燕园宿舍,交给他所在的学院,由一位高年级同学负责陪护,上午10点,又赶回昌平新校区,投入到新一天的工作中。马赛凌晨5点回到昌平新校区,不到7点,也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
  除了送受伤的同学去医院外,朱峰还分享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在他负责的秀3宿舍楼里,每层有两台洗衣机。为了培养同学们吃苦耐劳的精神,每台洗衣机都没有安装排水管道,不建议使用。有一回,朱峰发现洗衣机排出的水已经漫过了走廊,流到楼下去了,他清理了废水之后,把洗衣机的进水管道也卸了下来。没想到几天后,宿舍楼又出现一道“水帘洞”。原来,这位学生不知从哪里找到一条进水管,再次使用洗衣机。朱峰在洗衣机旁逮住了准备取衣服的学生,琢磨了一下,并没有上来就批评他,反而先对他的动手能力表示赞赏,接着指出了他的疏忽:只检查了电源和进水管道,却没有检查洗衣机的排水管道。最后,朱峰告诉他,不遵守纪律所造成的后果必须自己承担,让他找来其他同学,大家一起花了半个多小时,把楼道里的积水清理干净。一次小事故,被朱峰转化为一次有效的思政教育。这种教育方法,让那名犯了错误的同学欣然接受,之后每次见到朱峰,都会热情地和他打招呼。朱峰也相信,这次独特的经历会让他在人生路上吸取一个不大不小的教训。
  “这些孩子们都挺能理解我们的工作的。”队长管晓宁说。离别的时候,许多辅导员和学生都对后勤党员突击队队员们表示感谢。这次军训,对于北京大学的新生们是一次锻炼,对于突击队队员们来说,也是一次挑战。“工作都是由一件件小事组成的,认真去做,总是能做好的。学生们的岁数和我的孩子差不多大,感觉还是蛮亲切的。”罗俊青原本负责的是园林工作,这是他第一次参与学生后勤保障服务,当被问起有什么困难时,他这样说道。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突击队队员们用自己的行动展示了党员的风采。“这段经历磨练了我们的党性,提高了认知水平。我们践行了后勤党员的职责,我们的故事也使得同学们对党员有了更多的了解,这都是过去十天带给我们的收获。”队长管晓宁总结道。

 

管晓宁在5营19连5班党旗下谈初心分享会上发言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