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勤动态

北京大学“第三届燕园摄影、手绘文物大赛(燕南园专题)”活动顺利举行

 

为传承校园文脉和记忆,带动广大师生关注和了解校园风貌,展示燕南园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同时唤起公众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意识,2024年5月至6月,由北京大学房地产管理部、共青团北京大学委员会主办,北京大学燕园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承办的“第三届燕园摄影、手绘大赛(燕南园专题)”活动举行。

 

本次活动中,来自元培学院、经济学院、光华管理学院、工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校园服务中心等24个院系和职能部门的师生定格出120幅燕南园古朴优雅、欣欣向荣的景观风物作品,这些作者或以细腻的笔触、精巧的构思,或用独特的视角、有张力的表达记录下了燕南园幽静典雅的美好风光,集中展现了北大深沉厚重的文化底蕴、优美宜人的校园环境。

 

大赛要求采取摄影、手绘或板绘的形式,展现燕南园历史建筑或环境景观风采。活动中,参赛选手运用艺术化的手法,描绘出对燕南园的殷殷深情。由房产部、校团委、燕遗协会组成的专家团队对本次活动参赛作品进行了评选,经综合评定,最终评出特等奖1名,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4名,纪念奖若干。

 

校园服务中心娄晨运用布面油画形式绘制了五月的燕南园。二月兰将谢,苔草开始展现出勃勃生机。阳光透过树叶洒向林地,将园子染上一片明亮的绿。光阴穿梭,时序变迁,燕南园永远是北大人的“精神高地”。

 


特等奖作品:《五月燕南》(娄晨)

 

图书馆赵静茹用手绘作品别具匠心地展示了燕南园的毕业季景象。毕业季临近,毕业生们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期盼,在这里留下对燕园的独特回忆。在燕南园拍照的毕业生构成了园中的一道靓丽风景。

 


一等奖作品:《毕业快乐》(赵静茹)

 

电子学院亢文霞以冯友兰故居为取景点定格了燕南园的午后美景。一代又一代的北大人来了又去,冯友兰故居一直在园区内静静伫立,守望着燕南园,守望着北大和一代代北大人。

 


一等奖作品:《冯友兰故居》(亢文霞)

 

校园服务中心熊蕾运用水彩速写的手法描绘燕南一隅的景观,体现燕南园生动的景色。燕南园的历史建筑历经多次改造和修缮,仍保留了历史性和独特性。乡土树种、花灌木及地被的种植让古朴的建筑在丰富多彩而有趣的植物掩映中更加生动、美观。

 

图片
二等奖作品:《燕南一隅》(熊蕾)

 

法学院张鑫鑫采用的独特的构图,展现了燕南园53号小楼清澈明亮、充满朝气的清晨光景。不同色彩在碰撞中交融,现代与传统在冲突中对话,共同了构成燕南园的独特风景。

 


二等奖作品:《燕南园53号》(张鑫鑫)

 

对外汉语教育学院赵文祥展现了燕南园最具有代表性的植物之一——二月兰,随风摆动的二月兰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与65号小楼相得益彰。

 


二等奖作品:《燕南园二月兰》(赵文祥)

 

工学院张恩农于北京的某场初雪之时,记录下了燕南园历史建筑的雪中风光。燕园年年雪落,但看雪的人却年年不同。作品在记录浪漫雪景的同时,也传达了对时光飞逝的惆怅。

 


三等奖作品:《雪落故园,不见故人》(张恩农)

 

政府管理学院马飞用独特的眼光记录了环境提升后整洁而幽静的燕南园道路景观。笔直的道路与周边的草木、光影相结合,共同营造出曲径通幽的神秘感。

 


三等奖作品:《燕南园道路》(马飞)

 

哲学系林香伊用燕南园短暂而宝贵的秋景展现了这片古老的园子中光阴的流转和历史的气息。建园以来,数位名师大家曾在此居住,使这片土地成为文化的摇篮,如今我们漫步其中,仍能感受到一种精神的传承。

 


三等奖作品:《燕南的秋》(林香伊)

 

校园服务中心王亚南近距离拍摄了燕南园51号小楼外的邮筒画面。画面中的邮筒、爬山虎和青砖墙尽显低调,作者捕捉了一寸低调,也捕捉了这一园区内的特别风光。

 


三等奖作品:《燕南园51号》(王亚南)

 

此次活动中,房地产管理部、校团委、学生社团多方联动、密切合作,在充分借鉴过去两届大赛办赛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活动形式,聚焦特定主题。本次摄影、手绘大赛不仅激发了师生对燕南园建筑和景观的浓厚兴趣,唤起了师生对园区风貌和历史建筑的保护意识,还促进了校园历史文脉和北大精神的传承。

 

 

 

第三届燕园摄影、手绘大赛(燕南园专题)获奖名单

 

特等奖(1名):

校园服务中心 娄晨

 

一等奖(2名):

图书馆 赵静茹

电子学院 亢文霞

 

二等奖(3名):

校园服务中心 熊蕾

法学院 张鑫鑫

对外汉语教育学院 赵文祥

 

三等奖(4名):

工学院 张恩农

政府管理学院 马飞 

哲学系 林香伊

校园服务中心 王亚南

返回